12月28日,闽西山区寒风凛冽,武平县万安镇五里村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刚刚迁入新居的村民刘春启家里张灯结彩,火红的中国结映照着红火的新日子。同日,永定区仙师镇西洋村土坪组马庆林也搬进温暖如春的新家。新房整洁明亮,入户门上的红对联烘托出喜庆的气氛。6月16日,我市遭遇特大暴雨侵袭,全市27万多人受灾,不少受灾群众无房可居。经各县(市、区)核查认定,586户受灾户需灾后重建,占全省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户数80.8%。为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安居乐业,半年多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撸起袖子、争分夺秒,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今,随着刘春启、马庆林最后两户受灾重建户的乔迁,全市586户灾后重建户全部住上了新房,比预定计划提前了一个月。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林晖介绍我市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订工作方案,建立“一户一档”机制,对每户重建户设立“明白卡”,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指定干部包户的“三级挂钩”帮扶制度,并建立“四到场”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从选址、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房屋安全等方面,为重建户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在拆老房子的时候,政府就同步帮忙办审批手续,三通一平、规划设计全都加班加点,我才能这么快住上新房子。”马庆林说。
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为183户分散重建户协调解决宅基地问题,指导帮助66户购房安置户选房及签约问题。林晖介绍,为了确保受灾安置群众安心住新家,市政府成立以市减灾办牵头,市应急、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人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临时专班,跟踪督促全市农村住房灾后重建进度和各项管理工作落实。
在资金补助方面,我市积极对接上级,共争取中央、省级自然灾害救灾补助资金8300万元,同时投入本级救灾1847.5万元。其中,为受灾群众发放过渡期生活救助每人每月1000元、救助期3个月,发放1739人,共计521.7万元;按一般户补助5万元、重点户补助6.5万元标准,为全市586户重建户发放重建补助资金,共计3114.5万元。为了减轻受灾户的重建压力,我市还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通绿色理赔通道,落实“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协议,对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户不论重建性质都按最高额4万元进行快速理赔,共计2344万元。
“从选房、首付定金、拿钥匙、装修入住历时仅仅4个多月,孩子上学、乔迁新居,一切都很顺利。”选择进县城安置的中赤镇中赤村受灾户刘金秀深有感触。马上要跨年了,她家又新购置了大冰箱、新彩电。畅想未来的新生活,刘金秀全家充满了期待:“新年新气象,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