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防御
来源: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日期:2024-08-28 【字号: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出席由龙岩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龙岩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印发及实施与保障措施介绍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龙岩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总工程师冯晋勤、龙岩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温文良,由他们共同向大家介绍《龙岩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相关情况以及实施与保障措施,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国改革报、中国网、福建日报、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网、海峡导报、福建质量管理杂志、市融媒体中心、龙岩市人民政府网等新闻媒体记者朋友。

  主持人:

  首先,请市气象局蔡菁副局长介绍《龙岩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相关情况。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年5月24日,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龙岩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该《预案》的修订出台,是对2011年印发的应急预案的修订、规范和完善,旨在确保龙岩市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下面由我介绍一下《预案》实施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亮点。

  一、《预案》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全面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预案》的修订深刻汲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适应机构改革后部门设置、职能调整对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响应的新要求。《预案》的实施将进一步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推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落细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措施,为全面提升龙岩市气象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龙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二、《预案》的主要内容

  《预案》包括总则、组织体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奖励与责任追究、预案管理、附则等九个章节。主要内容有:一是在总则中,明确了《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编制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组织体系章节中,明确了市、县各级应急指挥机制,完善了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制度。三是在监测预警章节中,强化综合监测、预报预测、信息共享和灾害普查,调整优化了气象灾害预警级别与标准,完善了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四是在应急处置章节中,明确了分灾种应急响应工作职责,细化了各部门和单位的应急响应措施,完善了重大或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的相关防御处置措施。五是在应急保障章节中,完善了通信、供电、交通运输、人力、医疗卫生、物资、基本生活、农业生产、经费、技术储备、宣传教育等保障措施。六是在附则中,调整了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完善了部分气象灾害名词术语的定义。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三、《预案》的主要亮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此次修订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其中。

  (二)进一步规范了体例章节。修订的预案体例参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市工作实际,补充细化了相应章节,预案总体框架与国家、省基本一致。

  (三)进一步健全了联动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增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四)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明确了市、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体系,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的职责。

  (五)进一步优化了预警等级和标准。修订了台风、暴雨、强对流、低温、高温、大雾等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增加了龙卷风气象灾害预警,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

  以上就是关于《龙岩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相关内容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蔡菁副局长的详细介绍。接下来进行记者提问,提问的记者请先举手示意,并自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记者提问1:

  修订后的《预案》明确了分灾种指挥应对和应急响应工作职责,完善了重大或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的相关防御处置措施。请问分灾种指挥应对和应急响应具体指什么?重大或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的相关防御处置措施有哪些?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温文良: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修订后的预案充分考虑分灾种、分类别防御实际需要,明确各成员单位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的应急处置职责分工。如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事件引发的水旱灾害应对工作,由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龙岩市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负责指挥应对;雪、寒潮、霜冻、冰冻等低温天气灾害,由市减灾委员会按照《龙岩市防范应对低温寒潮天气应急预案(暂行)》组织应对;气象灾害引发重大以上地质灾害,按照《龙岩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组织实施;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按照《龙岩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温文良: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值班值守,保证通信畅通,有关人员及时到达预定岗位,分析研判灾害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御措施。重大或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全面落实好各项防御措施,全力组织做好本辖区、本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必要时,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视情况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及必要的应急力量前提下,采取停工(业)、停产、停课、休市等措施。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温文良副局长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2:

  近年来,我市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预案》的出台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健全市、县气象防汛联动机制?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龙岩市暴雨、台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给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带来极大的挑战。《预案》出台后,全市将持续优化各项联动机制,龙岩市气象局和龙岩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已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的通知》,制度化落实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发布精细到乡镇的强降水预警预报与市防指防御暴雨“三级风险应对”气象防汛机制。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暴雨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衔接。市县气象部门与防汛办建立快捷直达、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渠道,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信息的实时共享。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二是完善“1262”精细化城乡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应急响应期间市气象局与市防汛办加强常态化会商研判,气象部门优化服务时间节点、预报时段及预报标准,每日定期提供精细到重点防御乡镇的预报,为提前作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菁:

  三是强化直达基层的临灾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市气象局与市防汛办进一步深化突发性强降水联合预警工作机制,根据暴雨发展态势,适时联合发布突发性强降水预警信息。气象部门强化预警指向性,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防汛部门根据天气实况和预报预警,及时点对点调度提醒预警涉及区域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谢谢!

  主持人:感谢蔡菁副局长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3:

  《预案》中的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和标准有比较大的修订,请介绍一下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的主要变化。

  市气象局总工程师 冯晋勤: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此次预案中预警等级和标准的修订是以适应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决策为根本原则,修改气象灾害预警类别和各等级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市气象局总工程师 冯晋勤:

  一是预警标准与气候特点相适应。龙岩市沙尘和霾天气出现概率低、影响程度小,因此在气象灾害预警标准中删除了沙尘和霾两个类别。

  市气象局总工程师 冯晋勤:

  二是预警标准与灾害等级相适应。市气象局对近十年的历史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模拟和案例复盘确定合适的预警标准。优化暴雨预警标准,形成“实况+预报”的动态判定机制,在防灾减灾气象保障服务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在暴雨、强对流、低温预警中,对于各县(市、区)的影响范围都有更明确的规定,避免“大水漫灌”的现象。

  市气象局总工程师 冯晋勤:

  三是预警标准与部门联动相适应。联合防汛部门修订暴雨预警标准,四个预警等级更体现递进式预警,并细化龙岩市突发性强降水联合预警短信发布标准,落实市防指防御暴雨“三级风险应对”工作机制,更贴合政府防汛部署需求。

  我的回答就这些,谢谢!

  主持人:

  感谢冯晋勤总工程师的回答。鉴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各位专家的详细解答。

  主持人: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的出发点,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科学防控,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水平,有效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同志们,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新闻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在自然灾害科普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希望在座的新闻媒体朋友能够积极关注并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我们的美好家园!

  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市气象局、应急局现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再进行深入了解。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收藏】 【打印】 【关闭